娱乐星周刊

私荐||要保护自己和所爱不被死亡伤害,我们真正该做的事

2018-10-30 14:51:14 来源:娱乐星周刊

原标题:私荐||要保护自己和所爱不被死亡伤害,我们真正该做的事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文章,请设“置顶”哦~

点击上方“蓝小姐和黄小姐”→ 点击右上角“...” → 点选"设为星标 ★ "

本文作者:雅君。文章授权转载自微信公号 雅君的好用分享( YakiShare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天呐,李咏去世了。”

在微信群里,看到朋友发的消息。

一阵错愕。我还记得他在《非常6+1》栏目上,标志性的6的手势,极具辨识度的一头长卷发,以及他在舞台上活力四射主持节目的模样。

▲我立刻查了新闻,发现是真的,死因是癌症。他妻子哈文发微博说,他在美国抗癌17个月之后,离开了这个世界。

他今年才五十岁,正是盛年。

联想到前段时间,去世的心理学家李子勋老师,同样也是英年早逝,让人震惊不已。

死亡这件事其实一直在发生。

只是,我们总觉得那只是“一些会发生在其他人身上的事”,死亡离我们还很远。

但有一个我们不得不去面对的现实是,对于死亡而言,我们从来不是局外人。

凡人终有一死。

如果我们对死亡的了解,一直只是停留在惋惜他人离去的层面。我们就没有机会学会死亡想教给我们的最重要一课,那就是:如何活,如何爱。

我原来写过一篇文章,谈死亡教育,今天想再次分享给大家。我也对之前那篇,做了一些修订增删。



在国内,死亡教育和性教育一样,往往是不可说领域。

遇到亲友死亡,如果家里有孩子,很多大人的第一反应是把孩子和死亡的消息隔离,觉得这就是对孩子的保护,却不知道,伤害孩子的恰恰是这种做法。

我可以讲一个我亲身经历的故事——

我8岁时,奶奶脑溢血意外去世。大人们像商量好了一样瞒着我,直到最后奶奶遗体被送去火葬场,我才知道消息。到现在,我还能记得当时内心的愤怒与哀伤。

之后很长一段时间,我会趁大人不注意,偷偷把奶奶遗照大相框藏在书包里,每天背着上学,这样我会觉得奶奶还陪在我身边。

现在想来,当时之所以有这种举动,是因为没有好好告别,我内心无法接受,我爱的奶奶再也不在了。我用把奶奶照片带在身边的方式,无声地自我宣告或者说自我欺骗:“奶奶还在”。

这是20年前的事了,然而在今天,这种有意无意忽视死亡的行为依然在发生。

我们蒙着眼睛、捂着耳朵,不听不想,假装死神不曾来过,一切都没有发生。

为什么要补死亡教育这门课?

如果你问我,我的答案很简单:因为我怕死亡,但我又逃不掉。那我必须要去了解它,这样,它所带来的忧怖才会被减少、稀释。要知道,恐惧往往来自于未知。

详细一点说的话,我希望自己以及爱的人能够有尊严地走完生命最后一程;希望自己在失去所爱之人后,能够顺利走出而不是被痛苦淹没;希望亲友不会因我的故去而崩溃、而丧失生活的动力。



我知道,如果我现在自己不去学,或是没有让我爱的人去学,当死亡真的来临那刻,我们大家可能没有那个心情、精力,最重要的是,没有时间去学。

其实在一些欧美国家,死亡教育已经被放入了学校课程中。孩子们从儿童时期,就被教导如何正视死亡,如何坦诚顺畅地表达悲伤、眷念和爱,锻炼从伤痛中复原的能力。死亡成了他们接受情感教育的契机。

在这篇推送里,我想和你分享4本有关死亡教育的入门书。它们的作者用深入浅出的方式,告诉你为了好好生活,你应该知道的,关于死亡的那些事。


《死亡课:关于死亡、临终和丧亲之痛》

告诉你如何走出丧亲之痛


推荐指数:

死亡、临终和丧亲,是我们一生中无法避免的痛苦。这本书像本指导手册,告诉你,如何认识和理解它们,以及最重要的怎么面对,怎么和它们相处。

我印象最深的是书中讲述如何看待因为死亡引起的悲痛情绪的片段:

悲痛是正常的情绪,在痛失亲人之后,这种情绪是理所应当的。


尽管人们的生活中,这种悲痛的情况不是很多,但是不经常发生不等于不正常。


人们对于『失去』的反应是本能的,不受意愿的控制。很少有人能真正控制这种情绪的。我爱着某个人,我与他相处愉快,我可以表达我的幸福。当我失去所爱的人,我也同样可以表达出悲痛。


我们的悲痛是为了自己而表达的,因为我们被抛弃了。


这就是为什么在经历了漫长而痛苦的病痛之后,当我们认为死亡对病人是一种解脱的时候,我们仍然还很悲痛。这也是为什么即使宗教信仰让我们相信逝者到另外一个世界过上了更好的生活,我们还是悲伤。


对于我们生者来说,我们经历了一场真实的残酷的离别,我们表达悲痛不是自私的表现,那只是人性的表现而已。


悲痛有时会让人失控,看起来像是疯了,但是这种表现却是健康的,不是病态的。我们要有勇气面对悲痛表现,要让情绪自然流露,这对我们自己是有好处的。


想到过去、现在和未来,去爱,去悲痛是人类的困苦,也是人类的尊严。悲痛会为人生观添加更多的含义,就像阴影可以使风景更加立体而生动。

书中在《如何应对悲痛》的章节收录了一首诗:

请听我说

当我让你听我说说话

你却开始滔滔不绝地给我意见

你没有回应我的请求

当我让你听我说说话

你却开始告诉我不要有那种感受

而你其实正在践踏我的感受

当我让你听我说说话

你却说你该去帮我解决一些问题了

你又没有回应我,真的很奇怪不是吗?

听着:我只要你听我说说话!

你不用说什么,也不用做什么——就听我说

你所为我做的事情,其实是该我自己去完成

你的做法只会增加我的恐惧和感到自己的无能

你得接受一个事实

那就是,我的感受是真实的,

无论那有多么不理智

这样我才不用总试图说服你

请你了解我的感受

请听我说说话

如果你真的想说些什么

请等一会,等我说完

我会认真地听你讲

无益的信息

《最好的告别——关于衰老与死亡,你必须知道的常识》

了解衰老和死亡,以及如何避免人生的最后一程被过度医疗毁掉

推荐指数:

这是一本让我相见恨晚的书。它的作者是医生阿图•葛文德(Atul Gawande)。


最早注意到这本书是看李开复推荐此书说:


“作为一名医生,阿图•葛文德关注的是医疗的局限以及人的尊严。作为凡人,我们都将面对人生的终点,《最好的告别》给我们重要的启示。”

在阅读这本书之前,我没有仔细想过衰老的问题,当我看到书中那些关于衰老的客观描述,比如:


“50岁的时候,一般人会有约一半的头发变白”


“一个60岁健康人的视网膜接收到的光线也只是一个20岁年轻人的1/3”


进入中老年后,


“在肌肤细胞内部,清洁废物的机制慢慢失效,残渣聚集,成为胶黏的、黄棕色的色素凝块”


也就是老年斑时,我不自觉打了个冷颤。

我开始思考,在自己这幅皮囊老朽之前,我要用它做些什么呢?

阿图在书中花了很多笔墨向你我这样的普通人,解释医疗的局限性,也指出了现代医学系统中经常存在的对末期病人的过度医疗:

因为不治之症而在监护室度过生命的最后日子,完全是一种错误。

你躺在那里,戴着呼吸机,每一个器官都已停止运转,你的心智摇摆于谵妄之间,永远意识不到自己可能生前都无法离开这个暂借的、灯火通明的地方。

大限到来之时,你没有机会说“再见”、“别难过”、“我很抱歉”或者“我爱你”。

阿图在书中反复强调,身为医务工作者的工作目标,不是只有保证健康和生存,更远大的目标应该是——助人幸福。而这其实也是我们面对亲友临终,要给予干预时不应忘记的目标。

1、无论我们能够提供什么,我们的干预,以及由此带来的风险和牺牲,只有在满足病人个人生活的更大目标时,才具有合理性。


一旦忘记这一点,我们就会造成极其残忍的痛苦;而如果我们记着这一点,那么,我们就能带来令人赞叹的好处。

2、幸福关乎一个人希望活着的理由。那些理由不仅仅是在生命的尽头或者是身体衰弱时才变得紧要,而是在人的整个生命过程中都紧要。

3、无论什么时候,身患重病或者受伤,身体或者心智因此垮掉,最重要的问题都是同样的:


你怎么理解当前情况及其潜在后果?


你有哪些恐惧,哪些希望?


你愿意做哪些交易,不愿意做哪些妥协?


最有助于实现这一想法的行动方案是什么?

这些在非常时刻被问的问题,其实在日常中也应该经常拿来问问自己,避免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

阿图的文字也让我第一次开始思考,当我或是我爱的人生命临终之时,需要的是什么样的治疗和帮助。当我衰老脆弱,不再有能力独立生活时,如何依然能感受到自己存在的价值。

我很清楚的是,对我而言,重要的并不是“多活一天算一天”,而是“如何活好每一天”。


《那些死亡教我如何活》

遗体清理师的亲历者讲述

推荐指数:

此书作者在日本从事“特殊清扫”有20年。所谓“特殊清扫”指的是清理人的遗体、动物尸体、排泄物、垃圾等痕迹。他因此进入并处理过各种死亡现场。

他说自己从事的是一份“鲜为人知的污秽职业。” 23岁入行那年,他患有严重的忧郁症。“之所以选择这份职业,既是为了对抗当时自己心中强烈的不幸感,也是出于对这种鲜为人知的职业的好奇。”

这份工作让他重新思考,生和死意味着什么,该如何生活。有些提及人生态度的段落,说实话,积极到让我觉得“鸡汤”,但转念一想,他看过那么多死亡,自然会比一般人,对生命的无常和脆弱,了解得切肤地多,也对生命的珍视地多。这也是亲历者说的分量。

摘录部分书中文字:

1、或许,意志消沉难以自拔时,我们应该假设今天就是此生最后一天……在每个难以面对的清晨,我总会这样想:“不要去想那些无济于事的事情。”“暂且活好今天。”…虽然我们的肉身和精神都并不强韧,但是,我们还是要竭力无愧今生。人生中一切美好,就是所有抗争和执着的回报!

2、我只能说,“我们现在拥有的生命和人生并非理所当然”。而且,“人生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长”。


3、“算上逝者的那份人生,我们努力地活下去吧!”我觉得这并不是说要抹消逝者的人生,而是“要把从逝者那里学到的,化为自己人生的动力和财富,积极向上地活下去”

《天蓝色彼岸》

给孩子上一堂死亡教育课

推荐指数:

这是一本可以和孩子亲子同读的探讨死亡的书。有寓言和童话气质。

书中,小男孩车祸去世后,依然挂念爸爸、妈妈、姐姐和同学们,在幽灵的帮助下,他偷溜回人间,向亲友告别,表达谢意、道歉和爱……

书中用平实细节让你感受到生命的脆弱和可贵:故去的小男孩说自己特别怀念活着时候,“风吹在脸上”的感觉,“妒忌那些还活着的人”。

我知道他们不是每个人都开心,他们中有人刚打输了架,正在难过。还有人正在担心他们的考试,或者他们家里还有更不开心的事情。


但是我就是嫉妒他们,甚至嫉妒他们的不开心。真的,我就是嫉妒。因为至少他们还活着,我却死了。

他为自己曾和亲友争吵而后悔难过:

决不要在你怨恨的时候让太阳下山。”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在你睡觉前,决不能生气或敌视任何人,特别是不要敌视你所爱的人。

因为你有可能今天晚上一躺下,明天早晨就再也起不来了。

那么你去哪里了呢?我告诉你,你会到处游荡,去完成你还没有完成的事情,就像我一样。

在书的末尾,他说:"如果我们只热爱生命而不热爱死亡,那是因为我们并不真正热爱生命。"



这4本书的共同点是通过描述死亡,让你意识到你为什么而活,你恐惧和爱的是什么,让你思考如何把今天过到最好,而不是一味为了未来,牺牲现在。

而这正是我们常常忘记的事。

最后就用《死亡课》中收录的一则墓志铭作结吧:

你来到这里,请记住我

因为现在的你,是曾经的我

现在的我,是未来的你

请为死亡做好准备吧

然后,跟我来。

推荐:怀念熹微

上文:私房话||你爱的和爱你的,你会选择谁?

本文转载【雅君的好用分享】微信公号。关注可搜索微信号 yakishare:或扫描下方二维码。


标签: 不被   所爱   保护自己  

相关阅读

猜你喜欢

备受争议的演技、颜值、CP感……她身上的担子太重

7月24日,备受期待的《长相思》准时开播,杨紫跟张晚意、邓为、檀健次分别组了三对cp,虽然三男争一女的剧情略显俗套,但观众们还是

2023-08-24 16:07:05

题材生猛,华语剧又开始超常发挥了

台剧,近些年来是主打一个越来越大胆、越拍越刺激了。从创下豆瓣9 4超高分的《我们与恶的距离》↓到让周渝民再次翻红,...

2023-08-24 16:04:54

到底是谁在吹爆她?

一个简单的小问题:在你心目中,2023上半年国产剧第一爆剧是——引发全民玩梗的《狂飙》?口碑爆表的《漫长的季节》?前段时...

2023-08-24 16:01:15

暑期档“爆款”来袭!这两位优秀小演员凭实力冲上

由腾讯视频、星莲影视出品,秦榛、杨欢导演,杨紫、张晚意、邓为、代露娃、王弘毅领衔主演,檀健次特别主演的古装剧《长相思...

2023-08-24 15:57:33

比第一部有钱了,但还是难逃续集困境?

2019年,一部小成本、无流量的网剧《大宋少年志》凭借独特的少年气性吸引了大波自来水,成为当年暑期档的最大黑马。口碑和热度双

2023-08-24 15:56:20

闭眼尬吹,硬刚杨紫?成毅新剧,真不行…

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两大高手上演巅峰对决。一个挥挥衣袖,遂掀起海浪呼啸。一个见招拆招,身后便卷起波涛。你来我往,舞剑...

2023-08-24 15:54:18

三个女人一台戏!王菲那英赵薇同框说起了相声?

10月19日晚,王菲那英赵薇闺蜜在《幻乐之城》收官之夜同框。三人上演“相爱相杀”互怼打趣式的闺蜜友谊。

2018-10-20 11:03:48

程莉莎说被出轨会装傻?婚姻中的“不安全感”他们

呈现了娱乐圈明星夫妻婚姻生活的四种状态,这其中包含着他们对婚姻的看法,婚姻的信条和目标,而程莉莎的爱情观、婚姻观一度成为了...

2018-10-20 10:56:18

《我就是演员》这两位没能“复活”,我想不通

一百个读者心里有一百个哈姆雷特,对于《我就是演员》这档竞技综艺,在不同的观众心目中,也许也有被淘汰者与晋级者的名单。

2018-10-20 10:50:56

赖弘国赞阿娇五官亚洲数一数二,想劝阿娇放弃事业

赖弘国非常的照顾阿娇,很多时候表现出来的都是小男人的一面,阿娇跟赖弘国在一起,总是会笑的很开心

2018-10-19 15:30:55
精选爆料热点